• English
  • 辽阳分校
  • 图书档案
工大要闻

《辽宁日报》报道我校“集聚‘第一资源’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张涛    浏览次数:

在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11月27日,《辽宁日报》第三版要闻以《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集聚“第一资源”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题,报道我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从一流大学建设实际出发,积极搭建创新平台,用好政策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和科研工作深度融合,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情况。

文章报道,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优化“近悦远来”的生态环境,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全校上下干事创业的澎湃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下一步,学校将按照十三次党代会擘画的蓝图,以更大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抓住新时代东北振兴发展机遇,紧扣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聚天下英才而用,汇四海栋梁而任,开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一流大学持续赋能,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报道原文链接

https://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layout/202311/27/node_03.html

辽望客户端链接:

https://wap.lnrbxmt.com/news_details.html?from=androidapp&id=373446&timestamp=101335186555721235


新闻报道原文如下:

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集聚“第一资源”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作为我国第一台稀土永磁电机、第一台异型螺杆加工数控铣床、第一套长输管道智能检测系统、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科技创新成果发源地,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优化“近悦远来”的生态环境,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全校上下干事创业的澎湃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把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必须要培育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学科、产出一流成果、打造一流师资、涵育一流文化,在党建引领能力、思想文化建设、学科建设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治理效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坚定走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对于未来发展之路,学校党委负责同志有着深刻清晰的思考。

探索新举措,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工作体系,释放人才发展活力。近年来,学校出台六方面30余条引才举措,探索建立起了“一人双岗”等人才新模式,鼓励学科带头人和企业领创办者双重身份并存,理顺学校与科技人员利益联结,构建学校与产业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体系,规范了引进人才的管理和使用,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在新机制的激励下,学校人才吸引力越发增强,显示出强大的“人才磁铁”效应,高层次人才不断汇聚,一批高端人才扎根工大、肩挑重任,引领学科专业发展。

“是学校的学科专业基础和敬才、求才、爱才的举措打动了我”。在南京创业的国家级人才邢飞教授向记者介绍了自己当初选择来到工大的原因。2013年,30岁的邢飞从沈阳辞职到南京创办企业,企业很快发展成为激光装备行业的技术领跑者。

邢飞说:“2019年我回到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学校提供了研究场地700余平方米,办公场地200余平方米,并购置价值1100万元的各种科研设备,为了开展激光表面工程技术的工艺研究与装备研制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撑。”邢飞通过创办沈阳中科煜宸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新型研发机构——辽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科煜宸分园,推动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等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应用,为航空航天、冶金能源、科研院校等单位提供增材制造解决方案与装备,完成重点型号的增材制造工艺开发项目,助力辽沈地区经济发展。

80后的裴瑞琳教授是学校近年来引进的高端人才。“我致力于使用先进新型磁材料为突破口,设计和产业化世界上先进的新能源车及轨道交通用驱动电机。”裴瑞琳向记者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目前他带领团队已申请专利120余项,科技成果已应用于中国中车等20余家知名企业,设计和绘制了行业内首张“新电机-新材料”交叉学科四年研发总览图及研究纲领,推动电机产业向前发展。

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近年来,学校引育国家级人才12人,柔性引进海内外知名学者10余人,引进青年博士教师、博士后近300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和动力。

聚力产学研,厚植事业发展沃土

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高度重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变被动为主动,优化配置学校现有资源,注重人才与学校的协同发展。通过八个学院院长公开招聘、构建系统化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百人大团队”等举措,在强化基础研究、推动工程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上探索出一条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产生“引育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厚植人才事业发展沃土,激活发展动能。

“在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目前我已经建立起一支由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组成的百余人激光制造与智能制造科研团队。”作为学校博士点学院首个公开招聘的院长,刘伟军怀着浓厚的工大情怀,回到母校工作,让他的事业发展空间更广阔。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关的目标,也是不懈前行的动力源泉。”面对国家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性能制造的卡脖子技术,刘伟军带领团队研制出国内首台用于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激光冲击强化装备,支撑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化制造。团队为航空航天、冶金能源等领域企业、科研院所提供了百余套激光制造解决方案与成套装备,直接经济效益约15亿元,相关企业新增产值累计百亿元以上。

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秉承“学问做在车间里、论文写在产品上”的育人、科研发展理念,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双重人才培养格局、学校与产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打通“科研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实实在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王德喜教授除了是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他还有一个身份——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辽宁博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学校聚焦团队与团队交叉合作受阻、产学研融合度不高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创新“嫁接繁育”模式,有效解决了阻碍科教人才更好发挥作用的瓶颈问题。”王德喜向记者介绍学校在推动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学融合中的平台媒介作用。在学校的推动下,他领衔的环保产业技术团队与从事稀土永磁电机及其伺服技术研究的夏加宽教授团队联手开拓“工大电机”品牌,将环保产业团队在市场开拓、加工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优势和工大电机研究团队的技术研发优势融为一体,当年电机产品产值实现4倍增长,不仅实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了相关学科发展,绿色化、智能化的电机技术革新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双碳”战略。

创新体系顺畅,发展成效自然显现。在学校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工大教师在辽创办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领衔创办产教融合科技型领军企业20余家,投资规模6.7亿元,本地转化科技成果240余项,年产值20亿元左右。

深蓄人才池,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筑好人才“蓄水池”,引得源头活水来。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全面推动内涵发展,倾力打造多学科育才平台,投资近4000万元建设“多学科基础设施工程研究中心”,中心实行“学术特区”管理,走国际化、多学科交叉发展路线,团队3人在2023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利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构建国际化学术团队,推动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及高质量学术交流。通过提升平台能级,赋能关键技术突破,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的空间布局。

让真正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回报,这是学校呵护人才的理念做法。学校大力营造识才、爱才的良好环境,年均投入3000万元人才专项经费,助推科研经费从3000万元提至2亿元。学校积极推进敬才、用才的培育工程,建设并实施了“院士培育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翔源学者培育工程”“翔源学者青年项目”“育苗工程”等人才建设工程,持续优化育才环境;学校积极营造“留才”浓厚氛围,建立多元薪酬绩效模式,对高端人才探索实施“年薪制”“项目协议制”等灵活的薪酬绩效分配方式为其“解放手脚”,对教师采用“岗位薪酬+发展基金+优质绩效”的薪酬模式,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创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学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聚焦人才“引育留用”,采用灵活多元的岗位聘任机制,为优秀人才的发展量身定制支持措施,统筹内外资源推动解决高层次人才在周转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人才安身、安心、安业,打造出有温度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同为翔源学者的魏喆和佟文明,学校给予他们特聘教授科研经费支持,提供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两人先后入选了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国家级青年人才。从事柔性能源储存与转换材料及其电化学储能机理研究的武祥教授,在校院的支持下,快速组建纳米能源与催化科研团队,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正极材料,将锌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提高到6500次,进一步推动锌离子电池研究走向成熟。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中共下注nba火箭(NBA中国)官方网站,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展望未来,学校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抓住新时代推动东北振兴发展机遇,紧扣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聚天下英才而用,汇四海栋梁而任,开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一流大学建设持续赋能,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